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在102岁时出版了《杨绛文集》,其中一篇文章《我在启明上学》讲述了杨绛先生小学时在上海启明女校的经历。杨绛女士去世后,一时之间,这篇文章传遍媒体,其中的启明女校再度被人关注。
她笔下的启明女校,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市第四中学。
启明女校
启明女校,1904年10月10日,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创办,后交给法国天主教拯亡会修女管理。法国耶稣会教士划出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内崇德女校部分校舍创办启明女校,专收教外女生(崇德女校专收教内女生)。启明女校和崇德女校都源于经言小学。启明女校课程设置有国文、法文、英文、理科、算术、音乐、图画、手工、体操等,尤重音乐。约1906年后设有音乐专科,学制及教学方法均仿德国学制。
据说当时学校里有篮球场、网球场,学校后面有花园,草坪上还有2只秋千架,教室的四楼有一排琴房。
启明女校,当时不分中小学,1912年定高、小三年,中学四年。1933年(另有一说1930年)改成启明女中,小学部定名附属第一小学。1946年停办。1952年与徐汇女中合并,改为汇明女中。1953年改为上海市第四女子中学,1968年兼收男女生,改称上海市第四中学。
2014年,启明女校旧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群。启明女校中的启明楼是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地区修建的近代教学楼之一。
启明楼
启明楼为南北朝向略偏东,内走廊位于北侧。因原属法国教会学堂,带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征,立面构图为古典对称式,采取横五段纵三段的手法,用壁柱强调出竖向构图,山花上做弧形装饰线,是建筑又具有简化的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建筑底层门廊中间柱子的基石上,东边用中文刻有“民国五年六月十四日奠基”,西边用法文写着“14 JUIN 1916”,记载了该建筑的奠基时间是1916年6月14日,1917年落成。
启明楼是徐家汇地区历史发展和早期上海天主教活动的见证。
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见证人
启明女校的前身“经言小学”开中国女子学校的先河,是近代中国西式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的发展的见证。杨绛、杨绛的姐姐杨寿康、“音乐妈妈”顾西林等人就是启明女校培养出来的优秀的见证人。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就曾就读于这所学校。杨绛的父亲向来认为启明教学好,管束严,能为学生打好中文、外文基础,所以将原在老家无锡上了半年小学的杨绛送到上海启明女校。而杨绛的二姑妈、堂姐、大姐、二姐都被杨绛的父亲送往启明女校。杨绛的大姐作为优秀毕业生还曾留校任教多年。
杨绛虽然在校时间不长,只有三年半的时间,但从她的作品《我在启明上学》和《劳神父》可以看出启明女校对她影响深远。她本人深受到天主教姆和神父的感染,小小年纪便懂得了爱人如己的道理。
杨绛先生在90岁高龄写下了文章《劳神父》。文中回忆了9岁的杨绛在启明女校结识了80岁的劳神父的故事。劳神父和蔼可亲,对她极好,会用带着洋腔的上海话与年幼的杨绛对话。杨绛自述除了亲人,劳神父是她最喜欢的人。劳神父喜欢送给她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并且会给她讲故事教给她一些道理。
“音乐妈妈”顾西林也曾经是上海启明女校的毕业生。顾西林(1892-1968),上海人,本名陈畹芳,改名顾怡若,西林是她的字。1906年进上海启明女校音乐专修课学习音乐与英文,学习时间前后共6年。但在最后两年中,已同时担任助教职务。在顾西林55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教育奇才吴贻芳也曾于1906年短暂入学上海启明女校专读英语。吴贻芳是我国第一位女博士、第二位女大学校长。
——本文感谢剧作家姜原来的帮助和贡献。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